top of page

關於我們

漢字中「韌」釋義為「柔而固也」,這代表了其真實含意,以靈活應對變化並保持活力。 韌性在文學藝術心理學社會學和管理學等多個學科中被提及或闡述。然而,一直到世界受到COVID-19大流行的嚴重影響之前,它從未引起太多關注。此現象激勵我們把不同學科的研究人員及各種方法結合起來,以適應劇烈和前所未有的變化所產生的議題,在組建研究團隊的同時,將大流行作為首要共同目標。我們預計在不久的將來,特別是在世界面臨氣候變化的結果時,可能會發生前所未有的劇烈破壞,我們希望積極參與探索潛在的解決方案與行動,進而改善個人、社會乃至國家的福祉。

我們成立大學級研究中心「韌性研究中心(CRR)」,在國立清華大學啟動韌性研究和實踐的組織。預計將逐步加強彈性研究,推廣其研究結果,並在台灣乃至世界實施其實踐。我們將在個人、企業、社會和國家復原力這四個分析單元中調查這些問題。每個級別的研究都由具有相應專業知識的研究人員進行,以參與問題領域並實踐參與的學術研究。我們將通過開展研究以建立理論、驗證模型,以富有洞察力的理論和提出的解決方案干預現實世界來應對現實世界的問題和挑戰。為了系統和持續地與現實世界互動,我們建立了一個實踐社群(CoP)「韌學堂」,作為知識管理和學習平台,期待促進學術、各行各業、社區和個人之間的互動和合作,以提高彼此的韌性能力。

pexels-photo-1654698.webp

韌性研究中心透過實踐社群活動,以課程、研討會和諮詢服務來提供學術研究成果,與利益相關者建立價值共創關係。研究成果將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與國際學術界接軌及交流;此外,成果將轉化為對政策制定、以韌性為基礎的服務創新為導向的業務轉型、韌性鄉鎮網路推廣以及為公眾提供韌性諮詢的實際貢獻。韌性研究中心並將與美國和瑞典的兩個研究中心建立合作關係,進行實地考察、共同諮詢、共同主辦國際韌性會議以及參與國際韌性組織,期許在世界持續面臨黑天鵝(black swan)或灰犀牛(gray rhino)等高影響事件的威脅時,台灣的學術和社區組織能夠與國際單位合作研究和實踐韌性。目標成為台灣傑出的韌性研究中心,並致力於成為跨學科學者的全球標竿。

我們的任務

  1. 從宏觀中觀微觀角度建立企業可持續性和數字化轉型的韌性理論。

  2. 培養具有韌性研發能力的跨學科人才。

  3. 在台灣的企業和社會推動以韌性為本的服務創新,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

Image by Nick Fewings

韌性研究中心組織圖

本中心涵蓋四個韌性研究群進行韌性研究的任務,組織上以四個部門來協力達成任務。四個部門根據計畫經費聘任專職行政助理協助業務推展,各研究群之參與研究者可以就合適的部門參與運作,每一個組由一位教師擔任組長。 

figure3_chi.png

● 諮詢委員會:邀請來自資策會、工研院、商研院、中國生產力中心、台灣服務科學學會、友達光電、

       上銀科技等組織的專家,擔任與組成諮詢委員會來提供建議和協助本中心的發展和產業、

       社會資源的連結。 
● 研究發展組:主責研究發展相關業務,協助各研究群進行研究成果發表、國內外研討會和論壇規劃和執行。 
● 國際合作組:主責國際合作事務,包括移地學習、研究交流、國際標竿學習活動等活動。 
● 社群發展組:以利害關係人來發展本中心社群網絡,包括政府、產業、社區以及個人與韌性有關關係發展。

       透過產學合作、韌性鄉鎮聯盟、韌性諮商服務、推廣課程等機制來累積社會資本。 
● 行政管理組:主責中心的預算、資源、專案管理等運營有關的工作。

自 2022 年以來,我們為國立清華大學韌性研究中心繪製了發展路線圖:

bottom of page